第一,由於这种工资制度,日本的企业中没有像西方企业那种劳资双方尖锐的对立,而是在职工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。
一个企业的职员与工人都有一种向这个企业认同之感,也就是孙院长所提倡的那种「以厂为家」的JiNg神。
他们要为这个企业终身服务,这个企业的成功与发达,也就是他们的光荣。劳资双方休戚相关,枯荣与共。
因此,日本的工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团队JiNg神,与一般所谓的无产阶级意识迥然不同。也因为这种以个别企业为核心的工作关系,及同工未必同酬的特sE,在日本很难组织欧美式的职业工会。
日本的业都是各自的,以各别企业为单位不分工种的企业工会。因此,日本很少有全国X的产业工人问题,整个国家因罢工而浪费的时间与人力资源远较欧美各国为少,雇用关系稳定。
第二、这种终身偏用制,杜绝了工人的跳槽行为,造成偏用关系的高度稳定X。欧美的厂商不轻易大量投资於职工的在职训练,因为今天花钱把一个工人训练好,他明天就可能跳槽到另一家工厂。原来投资於工人在职训练的厂商并未获得实益,而是为其他竞争者培训了人手。
在日本,工人都是终身为一个企业服务,雇主投资於内部培训,不必担心楚材晋用,可以保证全部收效。所以,日本是全世界厂商在职训练投资最多的国家,日本的工人也养成了「以厂为校」的习惯。
在以往,这种在职训练的好处尚不十分昭显,充其量只是弥补了职工缺乏自动追求进步与自我提昇技能的弱点,偏主强制职工接受训练,提高技术水平而已。但是到了千禧年以後的一、二十年,科技以飞跃的速度发展,厂商在设备上不断创新,日本的制度便意外地发挥了极大的优越X。
在生产技术日新月异,新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,要依靠工厂以外的技术学校或训练机构来培育技术工人,是远远追赶不上需要。日本的厂商在这方面就毫无顾虑,可以放胆地,以最快的速度引进新设备,采用新技术,试制新产品。
它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举办训练班,对厂内工人加以技术改造。它们在技术工人方面不假外求,在创新方面可以争取最大的时效。这些接受过训练的工人都留在厂内,继续服务,雇主在这方面的投资,可以收取全部的报偿。厂方自然会乐於从事。最近一、二十年,日本生产技术进步神速,与此因素有极大关系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