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除了发生天灾人祸走西口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—做生意。
从明代开始,朝廷就开办马市,开放官市的同时,民市也得到迅速发展,山西人用缎、绸、布、绢等交换蒙古人的牛羊马等,尤其是山西的潞锡极受蒙古人欢迎,成为重要商品,互市获利甚丰,吸引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。
清朝建立后,这种贸易仍然繁荣,此时,晋商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,包括粮食、棉布、煤炭、蔬菜、烟草等同时也发展起作为经纪人的牙行,晋商商业活动范围之广,超过了其他地方商帮。
同时,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,以忻州、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,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,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。
这些逃难的人一般回通过两条向西的古道,涌入归化城、土默特、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。
黎汉明准备等安西省等地稳定后,便立即开展有政府主导的走西口人口迁徙计划,来彻底稳固对西北各地的治理。
至于闯关东,自不必多说,如今满清还没有开放他们的祖地,甚至严禁汉人进入辽东地区,只有等辽东的布局完成后,黎汉明闯关东的计划才能开始实施。
而下南洋,则包括了向**各地的移民计划,其中也包括了缅甸等地。
从唐朝开始,中国东南沿海兴起僧人海外求经,僧人和部分商人开始了探索南洋。
到了唐末,黄巢之乱祸及东南沿海,沿岸居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亡南洋。
**航海家马苏提在经过苏门答腊岛时就已经发现部分华人的定据点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