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十七年,这一年什么都没有发生,除了王斗时常巡视京城,停留在某颗歪脖子树下之外,并无大事。
崇祯二十年,科举再一次改制,主观题消失了一大半,客观题占据七成以上,此举受到了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欢迎。
除了极少数超级天才之外,谁愿意科举之前研究阅卷老师的生活习惯、过去经历、个人风格?
没有钱,不是超级天才,研究这些也没用。
可是不研究,说不定一句话惹得阅卷文官不满意,之前的一切努力便会彻底化为乌有。
甚至有的时候,即使你写的很好,可就是因为主考官不满意,随口说上一句,你的卷子也就被压下去了。
这样的事情,不是天方夜谭,而是时有发生!
除了极少数天才之外,其他的读书人,谁不担心?
可是让读书人们纠结的是,夏公在将主观题改为客观题的时候,大大的增加了数学、法律这两科的内容,四书五经的份额降低到了两成!
堂堂的圣人经典,为国选材的科举考试,圣人经典竟然只占两成?
那可是四书五经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